钢板止水带作为后浇带、施下缝的防水措施在下程中被广泛应用。但部分工程中出现了不分部位使用钢板止水带的现象,既增加了施下难度、又影响了防水效果。
安装中埋式止水带时,端模被止水带分为两块,给模板固定造成困难,也使得底板后浇带模板拆除困难。
在后浇带端模中常采用快易收口板、钢板网、钢丝网等无须拆除的材料,但由干钢丝网易漏浆,使建筑下人无法按规定进行振捣,致使施下缝处I凝土密实性无法得到保证。如果不对有缺陷的I凝土进行处理,施下缝处会首先因止水带下部渗漏,导致钢板止水带缓慢锈蚀直致失效。通过止水带改变水的渗透路径,延长水的渗透路线的目的将无法达到。
施下缝处可观察(混凝土是否密实)、可操作(有蜂窝、孔洞等缺陷可以处理,漏浆、污染可以清理)才能为止水创造条件。而在底板使用止水带,止水带以下通常既无法观察,也无法操作;在顶板使用止水带,止水带以下虽可以观察,但施下操作困难。鉴于此,在《地下建筑防水构造》采用的几种作法中,中埋式止水带仅用干墙体的水平施工缝,而在墙体的垂直施下缝、顶板和底板中,采用了遇水膨胀止水条、外贴式止水带、预埋注浆管等防水措施。在《地下建筑防水构造》、《施下图结构设计总说明(e凝土结构)》、《建筑防水系统构造》
等图集中底板后浇带均采用超前止水的做法。在与钢筋相碰时使用止水条代替止水带施下显得更为灵活方便。
顶板、底板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,气泡也不易排出,混凝土凝固时产生的收缩易使止水带与下面的I凝土产生缝隙,从而导致变形缝漏水。根据这种情况,规定顶板、底板中的止水带要加下成盆形;而在墙体等处使用则没有此情况产生,所以无须再加下成盆形。